您现在的位置: 萨博 > 萨博简介 > 正文 > 正文

农具变成艺术品,宋代陶工的跨界设计我服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5/7 20:04:29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咦,这件陶瓷表面装饰的一圈一圈的线条是什么东西呢?

难道是充满禅意的日式枯山水吗?

额,虽然很像,但还真的不是。

这种装饰其实是宋代陶工的跨界设计之作,原型是当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用具——柳斗。

whatis柳斗?

柳:即柳条或者藤条,柳条一般特指杞柳的枝条,多生长在北方地区,在农耕社会,它们均是比较容易获得的自然原材料。斗:有容器的含义。柳斗就是用柳条编织而成的存放谷物的容器。在古代,柳斗是一种被广泛的农用具,还可以作为收纳工具。因为其便于取材,轻便、防摔、防潮的特性,它一直都是辛勤劳作者们最理想的选择。

自五代开始,至宋元时期,这种接地气的生活之物的元素,就均有在陶瓷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按风格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写实派和写意派。这两大流派各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与柳斗有着渊源的瓷器。

写实派

柳斗与五代定窑柳斗纹杯对比图

写实风格在五代时期萌芽,这时的除了受柳斗本身的影响,还应该与同时期仿柳斗纹的金银器关联密切。五代定窑里出现了这种柳斗纹的器皿,一直到宋代继续沿用,器型以小杯为主,从造型到肌理,甚至是一些细节来看,均与柳斗十分近似,这种逼真、写实的效果需要用模印的方式制作,借助模具辅助完成。

安徽省博物馆五代定窑柳斗纹花口高足杯

年安徽省合肥市西郊南唐保大四年墓出土

北宋定窑柳斗纹杯定州市博物馆

年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五代-北宋定窑柳斗纹杯大英博物馆

五代定窑白釉柳斗纹葫芦瓶大英博物馆

北宋定窑柳斗纹杯玫茵堂

伦敦佳士得五代定窑柳斗纹杯

宋酱釉仿藤编印花执壶福建蒲城县大口窑址出土

写意派

写意派不追求与柳斗表面的肌理一模一样。这个流派主要采用剔、刻的方式进行装饰,在器物表面刻画出一道道半圆形的线条,以模仿柳斗编织所形成的走向痕迹。大多数偏向比较象征性的装饰效果,同时器物表面还具有防滑的功能,我们在宋代的赣州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均有见到这类器物,器型多以茶末的罐子为主。

南宋-元影青鼓钉柳斗纹罐

南宋-元影青鼓钉柳斗纹罐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藏

南宋影青柳斗纹罐大肉庄藏

南宋-元褐釉乳钉纹罐

南宋-元赣州窑鼓钉柳斗纹罐

像影青与赣州窑还加入了新的元素——鼓钉,影青的做法是用褐釉点彩,赣州窑的做法是点釉成珠,这让柳斗罐不再是一个单调的复制作品,丰富了器物的看点和趣味性。

北宋耀州窑青釉柳斗纹钵玫茵堂

北宋磁州窰白釉柳斗纹盌

年浙江省博光致茂美展品

北宋影青柳斗纹瓶

而上面这种处理方式就要相对特殊一点,但也是仿造柳斗或藤编一类器物,是采用不同的编织痕迹来制作的。

“柳斗纹”在陶瓷上被重新创造,其风格新颖独特,既有趣又风雅,完全脱离了乡土气息,摇身一变成了时尚单品。

这离不开宋代陶工的脑洞,伟大的设计灵感,往往来自对于日常的细微观察。我想宋代人深谙这个道理,这也是宋瓷为什么这么丰富多彩,永远都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的原因吧。

文章、图片来源于竹林大肉庄

End

真實地記錄傳承者

長按二維碼關註·「壹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aboadw.com/sbjj/9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萨博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