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萨博 > 萨博特点 > 正文 > 正文

由墨林稀见本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述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12 18:07:02
北京皮炎诚信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888025.html

由墨林,女,山东海阳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诗学研究、杜甫研究。

摘要:蘅塘退士孙洙所编选《唐诗三百首》一书作为风行海内的唐诗选本,自问世来传播极广,不仅刊刻数次且有多家注本。所见《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一书五卷,由清光绪年间和溪颖川修五氏在《唐诗三百首》的基础上,兼采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以及和溪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三部著作内容而成,此书实为《唐诗三百首》集注本。将章燮、陈婉俊等注语合为一书,当属和溪颖川修五氏之首创,此书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这种博采众家、择善而从的集注形式,对今天《唐诗三百首》注本之整理、研究,仍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旁训集注本

所见《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一书,五卷四册,为清光绪二十二年()新都魏氏古香阁刻本。此书兼采《唐诗三百首》两个最通行的注本即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和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之所长,又新增和溪浮山梦侨氏之旁训,具有很高的价值。此书未见公私书目著录,也未见研究著作中有所论及,可见流传极少,可谓一憾。笔者不揣谫陋,对此书的基本情况简做梳理,期望引起相关研究者重视。

一、孙洙《唐诗三百首》及章燮、陈婉俊注本

《唐诗三百首》是清代蘅塘退士孙洙所编的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本,书中收录了75家诗(又有无名氏两家),包含古近体诗歌,体裁较为完备,共三百多首,所选诗歌大多通畅易读,较有代表性。《唐诗三百首》编选者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无锡金匮人,乾隆十六年()进士,历任上元县儒学教谕、江宁府学教授等职。孙洙在其继室夫人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编成《唐诗三百首》。(道光)《邹平县志》卷十四附有孙洙小传曰:“孙洙,江南进士,乾隆二十八年知县事。性慈惠,博学能文,尤工书法。后因公左迁调补江宁府教授,侯曰:‘读书最乐,此获我素心矣。’欢然而去。”可见孙洙为人至老不费学,不愿为功名所累。

孙洙所编《唐诗三百首》之所以风行海内,与其满足了时代需求关系重大。清乾隆二十七年()所刻《永兴县志》提及清代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即通过阅读大量的唐代诗歌,积累诗歌创作的经验,提高艺术修养,在当时已被广泛认同。孙洙所编《唐诗三百首》一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此书影响范围极广、流传时间极长。孙洙“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录成一编,因此《唐诗三百首》所收诗歌体裁完备,同时兼顾诗歌的艺术性与代表性,自其问世以来便广受欢迎,至今仍不失为入门者一本简明的唐诗读本。四藤唫社主人于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一书题序曰:“《唐诗三百首》,为蘅塘退士定本,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一书也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自问世来屡有刻印,孙洙原注“笺注太疏,读者病之”,因此在清代就有章燮、陈婉俊、李盘根、文元辅、李松寿等多家注释,尹雪樵先生《〈唐诗三百首〉版本知见录》统计,此书问世后的二百余年中,经过后世若干家注、校,存世版本过百。在清代多家注本中,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和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当属学界认可的两个最为通行的注本。

章燮,字象德,号云仙,浙江建德人。其所作《唐诗三百首注疏》,与孙氏所编原貌相差稍大,虽然没有增选诗家,但增加了所选诗歌的篇目数量,如孙氏原书于五言古诗张九龄名下收录《感遇》(兰叶春葳蕤)和《感遇》(江南有丹橘)二首,而章燮于此之外又增录了《感遇》(孤鸿海上来)以及《感遇》(幽人归独卧)二首,诗歌总数达到了首。范廷懋《唐诗三百首注疏序》称:“(《唐诗三百首》)凡题之来历,作诗之年月,以及典故之出处,词义之贯串,皆博搜群书而详载之。间或参以己见,酌为订正。”章燮注本可谓详瞻,注语详细,广征博引史书、地方志等。此本尤其重视疏通文意以及串讲全诗,并于诗下以“一解”、“二解”等字眼领衔,串讲诗意。至于杜甫、李白之类的著名诗人,章燮注本更是引用名家注语,注释甚详:杜甫诗题下多附《黄氏补注》中的黄鹤所作《杜甫年谱》,正文引郭知达《九家注》、仇兆鳌《杜诗详注》等注本内容;注李白诗则引用王琦注等。

陈婉俊注本亦有特色。陈婉俊,字伯英,号上元女史,江苏上元人。其所注《唐诗三百首补注》,忠实于孙氏所编原书,在注本中保留了蘅塘退士孙洙原有的旁批,并于每位诗人名下增加了个人小传,诗后注释词句。此书四藤唫社刻本,于杜甫《咏怀古迹》二首诗下,又增补杜甫其余三首《咏怀古迹》诗,诗注悉依清人杨伦《杜诗镜铨》。总体而言,陈注侧重诗中名物的解释,力求征引所用典故的最早出处,而对于诗歌文本则不做过多的阐释,此书贵在精严简明。章、陈两个注本虽侧重不同,但可以相互补益,都称得上成功的《唐诗三百首》注本。

二、浮山梦侨氏纂辑《唐诗三百首旁训》

笔者所见颖川修五氏手汇本《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其正文卷端注明:“和溪后学浮山梦侨氏旁训,和溪后学颖川修五氏手汇。”此书对和溪浮山梦侨氏纂辑的《唐诗三百首旁训》一书的体例及内容都有所借鉴。

和溪浮山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今尚存,四川省图书馆、开封市图书馆都有收藏。相对于颖川修五氏手汇本《唐诗三百首便览集成》的不为人知,此书受到了少数研究者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aboadw.com/sbtd/7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萨博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