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大片中总有一些因素是不会缺席的,比如大型SUV,又比如‘身材健硕’的美国警察,又比如能够激起男性荷尔蒙的美式皮卡。
美式皮卡而在中国,许多人可能都会抱怨,为什么我们能够造得出洲际导弹的运载发射车这些特种车辆,却造不出一款可以和外国匹敌的皮卡?
不是我们造不出,也不是没有人去买没市场,而是没那个“造车环境”。
沙漠中的F-首先,美国地广人稀,而中国地少人多。
初中地理书上会说,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只比美国大一点;可我们人口却比美国多出十亿,美国中部大平原和西部荒漠里可以要相隔十几公里才会有一两户人家,但中国,除了青藏高原上的无人区以及西北的荒漠地带之外,其余地方的人口密度都高。
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同等级的民用车辆,中国车总是比美国车小一号。比如在中国,车长4.8米厂家就敢称之为中大型车,超过4.9米就敢称之为大型车。可美国的大型SUV如雪佛兰萨博班、凯迪拉克凯雷德等车长最短的都在5.6米开外。
越野情况下的F-其次,情况环境不支持。
随着18年一部分进口皮卡被归为乘用车、让国内的皮卡爱好者欢喜了一场之外,在那之前,皮卡在外国是龙,在中国就变成了虫。
贴反光条、喷字、限速、禁止进城等等条件的限制,让不论原本多高大威猛的皮卡一来到中国就变成了四不像,比如这样:
被贴条喷字的福特F-而许多人买皮卡来就是用来改装或者有其余的用途的,但国内对汽车改装等这些汽车行业衍生出来的其余行业并不友好,所以“好”的皮卡在中国暂时还无法诞生。
改装版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观念问题(特别是汽车厂家的观念)。
如果你买辆十几万的SUV,人家会说这车不错;如果你买辆皮卡车,不论多少钱,人家看到就会说你要去拉什么货?
有个段子说:一个人开着一辆奔驰G63六轮版皮卡(国内售价万起步)去参加同学聚会,但是其余的人都只围着一个开路虎的同学,最后一个女同学凑过来说“我相信你总有一天也买得起路虎的,你能用你的皮卡给我家拖两车砖吗?”
官方改装民间人士的观念占小部分,汽车厂家的观念更是主要因素;以前所有的自主皮卡全都是按照工具车的标准去打造的,舒适性方面什么都没有,而稍微有某款车内多了几个寥寥可数的舒适性配置厂家就宣称这是一辆特别的引领皮卡潮流的车。
直到年政策将一些外国皮卡归为乘用车,一些自主品牌的汽车厂家才开始对皮卡上了点心,但是即便出了几款所谓的“豪华皮卡”也仅仅只是多增加了一些舒适性配置,仍旧看的出厂家依旧把皮卡当做工具车来对待,只是用一些小改变稍微改观了一点。
最后,文化问题。
美国人的历史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造就了美国人喜欢自由的性格,比如开着皮卡从美国东部旅行到西部;然而我们也因为历史原因和社会环境问题而没有这种皮卡文化,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分布,不到二十公里之外就是另一个小镇里有的是旅馆,还要房车等东西干什么?铁路网公路网发达也没必要自己去开太久的车。
美国荒原上的雪佛兰索罗德其实皮卡在中国发展不起来的理由还有许多,本文只是列举一小部分;虽然环境不允许,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希望自主品牌能够照顾到这些特殊人群的需求的,但愿未来喜欢皮卡的国人不需要再去买昂贵的进口皮卡、而可以去选择中国自己造的皮卡。